小编说
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直接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改革传统课堂“教”与“学”的形态,推动“课堂革命”已势在必行。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贵在如何“得法”?为此,教师发展中心特别设立了“每周一师话课改”栏目,每周选编一则主题课改知识及相关优秀教学案例,供老师们学习和交流,共同探讨课改那些事儿,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1.什么是对分课堂教学法
对分课堂教学法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的,该教学法自提出以来,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应用。对分课堂其实就是在时间上把教学分为三个过程,分别是课堂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课堂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
教师讲授——Presentation:对分课堂不主张教师面面俱到地讲解书本理论与知识,而是要求教师在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行精要式、概括式的讲解。
内化吸收——Assimilation:一般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通常会安排学生学习教材的内容、适当补充一些学习材料并布置相应的作业。
课堂讨论——Discussion:在课堂讨论环节一般分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和教师点评三个部分。
2.对分课堂教学法的优势
目前,教学法的类型越来越多,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单一的讲授法,相较于此,对分课堂教学法的优势就明显突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没有发挥主动性的余地,多是教师一个人讲授。而在对分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给学生留了进一步主动探索的学习空间,这也就能够引发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
实现教师角色转型
在传统课堂的教学上,教师几乎把所有学习内容的工作都承担了,包括内容的准备、语言的组织、形式的呈现、关键词的解释等。而在对分课堂上,教师只需要把握精要,把其他内容留给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的机械性教学所占比重大大降低,指导和引导性成分提升,教师的角色也从覆盖内容、灌输知识变为引导学生学习。
增加生生互动交流
在传统课堂下,教师讲授后学生各自学习,缺乏交流机会。对分课堂则把互动交流放到课堂上,每位学生都是带着问题在上课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相互解答,共同进步。
3.对分课堂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讲授阶段
教师先讲,充分而不过分的引导。在这个阶段,教师只做引导式和框架式的讲授,对重点和难点给出必要的提示,就像画出一棵树的枝干, 让学生去添枝加叶, 留给他们主动探索的空间,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填空”。
独学阶段
独立思考,各人理解,形成成果。学生完全独立地根据教师给出的框架去开展学习,在这个过程要注意避免和老师、同伴交流。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对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完成一定的作业任务,后续基于理解开展的深入讨论奠定基础。作业任务是连接讲授和讨论的核心环节, 是对分成功的关键。
讨论阶段
小组化,解决低层次问题,凝练高层次问题。“讨论”是对分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对分课堂里最具有意义的部分。在讨论时,大多在讨论时,在课堂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按照“亮考帮”的模式进行。
所谓“亮考帮”是指对分课堂讨论中的三种基本形式,被称之为“亮闪闪”、“帮帮我”和“考考你”。
“亮闪闪”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分享学习内容中的闪光点;
“考考你”是个体在总结学习、内容之后,在讨论中以“小老师”的身份向其他学生提问;
“帮帮我”是提出自己的疑惑,并邀请其他小组成员一起讨论。
“亮考帮”模式涵盖了从分析到总结的整个学习过程,它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表达。小组讨论不是单纯为了找到答案。遵循“亮考帮”的讨论模式,学生在讨论中既可以表达自己,又可以向其他人请教,这是双向的互动,是学生对于自己的疑惑的主动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化。
对话阶段
教师答疑,解决高层次问题,或抽学生核查。主动权再次转移到教师手中。教师一方面总结,归纳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解答一些共性或高层次的问题。
4.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在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法时,教师必须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师三个方面。首先,要备教材。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能够将课程所学内容按照深入浅出、提纲挈领地方式来讲授。其次,要备学生。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特点,提前将学生分组,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分实操。最后还要备教师自己。教师要真正认同对分课堂教学法的核心理念,理解对分课堂教学法的理论精髓,在课堂上充满热情与活力,感染和带动学生实施对分教学活动。
做好课中组织工作
对分课堂教学法将课堂分为教师主讲和学生扮演主角两个部分,后一部分时间虽然是学生扮演主角,但并不是说教师就什么都不用管了,相反,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把控课堂教学节奏。根据时间变化及时发布操作信号。其次,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教师要关注各个环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内化吸收环节督促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环节要防止个别同学出现偷懒不参与、不认真敷衍了事、不守课堂纪律等现象,及时予以介入引导,以避免在班级中形成不良的影响。
做好课后总结工作
首先,要积极开展课后反思。在每一次对分课堂教学实践之后,教师都要及时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找出可取之处与不足,并在下一次对分课堂上及时改正。其次,要及时开展调查研究。要深入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对于应用该教学法的实际感受,并主动接收学生提出的宝贵意见。最后,还要积极与其它教学法进行比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教师因其知识背景的差异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加强沟通与交流,可以吸收其它教学方法的优点来进一步完善对分课堂教学法。
对分课堂教学案例
对分课堂教学法实践者——基础教学部 刘晓红
刘晓红,198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讲师,在读研究生,湖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1年山西大同大学本科,英语教育专业毕业,来校工作10年,一直在教育教学一线从事大学英语的教学,带过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和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发表国家级论文1篇,省级论文3篇,校级论文4篇,著作一部,参与课题一项。在完成教育教学的同时,注重以德树人,言传身教,并获得多次“爱岗敬业”演讲比赛奖项,利用假期时间去其他高校听课学习,将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课堂,也将德育工作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与学生交朋友,交流思想,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尽己能力帮助学生,指导学生英语学习和四六级考试以及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课程和学生特点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课程学时:56
课程人数:127人
课程特点:该课程是针对艺术类学生专门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学情分析: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入学英语成绩偏低,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多的困难。但艺术类学生活泼好动,性格普遍外向,表现欲强,虽然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
二、原来的教学模式和现行教学模式比较
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专业学习特点,仍然以通用英语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过分强调英语语言知识,课堂上的内容没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现有的教学模式急需改变。课前: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前进行简单的复习引进,现行教学模式课前进行导引设疑。课中:传统教学模式课中讲授新课,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全程讲解,现行教学模式课中互动释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全程引导。课后:传统教学模式课后回顾小结,布置作业,现行教学模式课后知识迁移,素质拓展。
(一)知识完整性:艺术类大学英语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主张以英语语言知识传授为引导,语言技能训练为基础,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以专业知识激发英语兴趣,将语言学习、专业学习和通识教育有机集合,知识完整性较好。
(二)课程资源丰富程度:艺术类大学英语由《E英语教程》和《新起点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两部分构成,同时利用学习通等网上资源,建立线上学习平台,包含预习、重难点讲解、课后测验、音频、视频等英语学习资源。利用线上平台,教师实时补充资料库,丰富课程资源,为学生知识扩充搭好平台。
三、学习活动的组织
(一)个人学习
1.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够帮助学生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
2.记笔记并且事后要整理。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课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
3.课后及时复习。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4.养成主动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学习上积极主动,有困难应尽量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增强信心。
5.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
(二)小组学习
1.帮学生养成高效预习的习惯,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奠定基础。指导学生用对分的形式学习新知识,加强团队合作,通过“亮考帮”来实现自主学习。
2.合理编排学习小组,明确组内分工,成员之间明确分工,各自承担起分配的任务,在分工中合作,一般小组成员以3--4人。
3.注重学生合作过程的巡查,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要求将各成员的答案,进行订正,取长补短,整合为小组统一的、人人都会的集体结晶。
四、授课方案
针对《E英语教程》中Unit 1 A Mother’s Letter to the World
阅读内容进行100分钟的教学设计。
授课方案1:对分课堂的设计
步骤1:在开课时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掌握文章中心思想和重点句型的学习,明确母亲对世界的具体要求;通过文章学习学生能从中学习到那些良好品质。
步骤2:精讲留白---教师对文章进行高度精简的介绍,让学生明白这篇文章是关于母亲对将要上学的孩子的担忧,希望一直生活在母爱呵护下的孩子能够被世界善待,让世界教导孩子在必须生存的世界里生活所需要的东西,这是伟大母爱的体现,希望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同时通过学习世界教导的东西,认识到世界上的真善美,养成良好的品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文章结构进行简单处理,明确每部分主要讲什么。(10分钟)
步骤3:独学内化---学生安静的读文章,在读的过程中明确并列出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对知识进行罗列。但这个过程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会有一定困难,需要借助字典或者老师的个别帮助。(20分钟)
步骤4:“亮考帮”---组内成员彼此讲述自己会什么,自己总结的重点是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其他组员在听的过程中会充实并明确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会的地方求助组内成员,最后把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总结出来。(20分钟)
步骤5:全班交流---邀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呈现该组总结的亮点(词、短语、句子),并提出任然存在的疑问(It is far more honorable to fail than to cheat如何理解)。老师一边总结,一边进行引导答疑。(15分钟)
步骤6:教师总结---在问题解决后,教师对全文重点进行整体的总结,(15分钟)如图所示:
步骤7:巩固拓展---学生对课后练习题进行快速解答并讲解,融会贯通知识点。(20分钟)
授课方案2:利用思维导图
文章整体知识结构完整,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呈现全文,掌握重难点。
步骤1:小组讨论梳理全文内容,决定采用什么样的导图形式呈现(圆圈图,气泡图,双重气泡图,树状图,流程图,多重流程图,括号图,桥状图,类比或类推)(20分钟)。
步骤2:小组使用图形、色彩画出思维导图模型,把梳理出来的知识点加入到思维导图中(30分钟)。
步骤3:小组呈现---要求每组一位同学向全班展示小组作品,并讲解思维导图的内容,最后将思维导图贴在黑板上进行对比评价(20分钟)。
步骤4:教师总结---教师对每组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并对全文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和总结,明确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0分钟)。
步骤5:巩固练习---对课后相应的知识进行练习,完成知识的应用(10分钟)。
五、教学效果评价
评价形式: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
评价工具:学习通评论、举手表决
评价内容:知识梳理是否全面、知识讲解是否清晰、呈现形式是否新颖、学生参与度和掌握程度如何。
我与对分
一、结识对分
2021年8月31日,为了帮助教师建立自己的研训档案,积极反思自身教学科研工作开展情况,促进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稳步提升,教师发展中心邀请中北大学李世伟副教授对“鹰计划”骨干教师进行了“学教双向提升的课堂教学”的讲座,我们第一次与对分课堂相遇。在讲座中,李世伟老师介绍了对分的背景和理念、对分操作流程、对分内涵探究和对分实践与反思。在讲座中李世伟老师对所有骨干教师进行了现场实践示范,在实践中我们首次真实的接触、感受到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首先给我们的感觉是“不适应”,它与传统的教学课堂讲授有这很大的区别,甚至于一开始课堂旁听的老师们有点懵,有点措手不及,在这种模式的课堂中对于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有点分不清重点,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处于十分怀疑的态度。
李世伟老师对分课堂课堂实操展示
二、了解对分
9月份开学后,学院邀请李世伟老师作为外聘教师来指导我校教学改革工作,英语教研室教师积极走进李老师课堂,进行了对分课堂学习,真正近距离接触对分,了解对分在课上的流程和实际操作。
课后老师们与李世伟老师进行了一些感想交流,对于这种教学模式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疑问,比如如何控制课堂的教与学;教师讲授的时间减少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影响;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怎么对平时的学习表现进行公平的评分;什么是“亮考帮”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对于这些疑问,李老师都进行了耐心的讲解,但同时他也表示对于这种模式 他也是正在学习与总结的过程,如果感兴趣可以一起研究并学习。同时在每周的“对分工作坊”,也有多位教师针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多次的讨论,随着大家探讨的加深以及李老师数次的分享讲解,对于这种模式老师们也有了一些小小理解。
李世伟老师和英语教师们教研讨论“对分课堂”
三、学习对分
在深入学习“对分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发觉与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有一些合拍之处,同时也对其中关于心理学的一些观点和把握由衷的赞成。以下主要针对对分课堂四个过程中的“独学”、“讨论”两个环节进行分析:
1.“独学”:关于学生学习能否“吃得下、能消化”,身为教师到底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课堂,虽然面对的是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教师共同的永恒话题几乎都是“怎么就是教不会呢”?网上也有漫画调侃:知识的海洋中,大部分学生都淹死了,少部分学生在对岸,另外一部分在向回游。我们老师总结的教学是通过一门课程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更要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不排斥课堂,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等。而对分课堂中非常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系统合理的安排了相应的教学模式手段。“自主学习”在提高学习效率中非常重要,学习是一个需要自我抽丝剥茧的过程,而传统课堂养成了大多数没有学习方法的学生习惯了翘首期待教师的讲解,这是一种学习依赖,也是“填鸭式”教学模式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扔掉这个“拐杖”、抛弃这种“依赖”,然而大多数学生并不主动愿意,甚至很多教师也不愿意,真正的学习与教学是要将“抽丝剥茧”的这只手交给学生,而不是留给教师。我们需要学生主动的学习、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是引路人和指明灯,而非走在学生前面替他们先走。教学中我赞成教师应该适当“隐身”,不要做太多。对分课堂通过详细的教学手段——“独学”帮我们实现了这一点。
2.“讨论”:当老师最熟悉的莫过于答疑,学生对课堂产生疑问是老师最乐于见到的,但现如今提问的学生越来越少,遇到问题不解决、不敢向老师提问、不想进一步提问的现象非常常见,而即使向老师提问,大多数问题也质量不高,或者仅仅是疏于听课造成的。对分课堂中的小组讨论,让学生之间解决低层次问题,凝练高层次问题非常科学化。教师面对大课堂是不可能做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一对一的查缺补漏,但是小组化可以,科学化的分组让学生之间实现“三人行必有我师”,而且同等地位的人(学生与学生)之间更能轻松交流让人没有负担,不会形成上级对下级(教师与学生)之间那种无形的压迫感。从心理学角度更好地让人在学与教之间形成舒适感,给予学生自由度也是还教师一个适度自由!
英语课堂“对分实操”讨论
四、实行与总结
通过一些学习与思考,2021-2022一学年我们开始着手在英语课堂中加入一些对分课堂元素,之所以没有大刀阔斧的完全使用对分课堂模式,也是因老师们能力有限还没办法完全驾驭。在部分课堂中引入了独学与讨论的模式,学生起初听到要引入对分课堂大多数都很反对,原因就是首先他们不适应这种模式,第二对分课堂对他们在自我下功夫上要求较高,他们感到很疲惫。任何一种新形势遇到反对的声音都非常正常,成长与蜕变都是拥有阵痛期的,扔掉拐杖更需要勇气!
通过具体的课堂实行与摩擦老师们也在不断改变和思考,希望有一天学生在独学中不是仅仅是去完成老师的任务,而是自然而然的一种习惯,也希望通过独学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自学能力;希望小组讨论能帮助他们拥有自励与自信,一切看似高深的文字、单词在努力与切磋面前都是纸老虎,也希望自己通过对分课堂能够实现更多的思考,为老师们的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灵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都非常热爱教师这份工作,希望通过对分这种媒介,让每一位学生不要把学习这件事当做负担,只要通过努力+方法都能驾驭其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分课堂中的模式和手段在我们看来就是一个适合大众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养成,表面上对分课堂是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实际上大多数努力过的学习者都曾不知不觉的经历过这个过程,对分课堂将其系统化的形成“方法、手段、制度”,它将“学习方法”有条理地落地实现。
来自学生的反馈
刘晓红老师认真备课,与同学们进行很多课堂交流,布置分组共同完成作业,同学们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也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记住了英文单词。
——广播电视编导2201班米思锦
刘老师进行小组分享学习、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很有作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能让每位同学都有满满的收获。思维导图的制作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的独特思维,而且能够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老师的教学方式很好,很高效且有质量。
——张晋红
刘老师的课堂能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了解了学生,就会体谅学生,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给予的尊重,学生自然也会还以尊重,专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武方显婷